什么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病怎么治疗?
现在人们生活中充斥的各种辐射以及环境的污染,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大,怀孕真是一件难事了,想怀孕都难。一位女性结婚多年,一直看病调理,检查中发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从准备怀孕到现在依然没有怀孕,要个孩子怎么就这么难?请问什么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病怎么治疗?
什么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病怎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伴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以致在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较终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蓝色实质结节或包块,但可因病变发生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什么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病怎么治疗?治疗是医生对症选择方案,而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还是先来看一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检都有哪些呢?
1.巨检
(1)卵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多见,约80%患者病变累及一侧卵巢,双侧卵巢同时波及者约为50%。病变早期在卵巢表面上皮及皮层中可见紫褐色斑点或小泡,随着病变发展,卵巢内的异位内膜可因反复出血而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但以单个为多见,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囊肿内含暗褐色粘糊状陈旧血,状似巧克力液体,故又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囊肿大小不一,一般直径多在5~6cm以下,但较大者直径可达25cm左右。当囊肿增大时,整个卵巢表面呈灰蓝色。由于经期时囊肿内出血增多,囊腔内压力增高,囊壁可出现小的裂隙并有极少量血液渗漏至卵巢表面,但裂隙随即被漏出物引起的腹膜局部炎性反应和组织纤维化所闭合,并导致卵巢与其邻近的子宫、阔韧带或乙状结肠等紧密粘连,故卵巢多固定在盆腔内,不能活动。若手术时将卵巢强行与其周围组织游离,囊壁往往破裂,流出粘稠的暗褐色陈旧血液。上述卵巢与周围器官或组织紧密粘连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特征之一,并可借此与其他出血性卵巢囊肿相鉴别。
(2)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和子宫后壁下段:这些部位处于盆腔后部较低或较低处,与经血中的内膜碎屑接触机会较多,故为内膜异位症的好发部位。早期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或子宫后壁下段有散在紫褐色出血点或颗粒状散在结节。随病变发展,子宫后壁与直肠前壁粘连,直肠子宫陷凹变浅,甚至消失,严重者直肠子宫陷凹内的异位内膜向直肠阴道隔发展,在隔内形成包块,并向阴道后穹隆或直肠腔凸出,但极少穿透阴道或直肠粘膜层。
(3)宫颈:内膜异位累及宫颈者较少。病灶可位于表浅的粘膜面或深部间质内。浅表者多系子宫内膜直接种植所致,在宫颈表面可见暗红色或紫蓝色小颗粒,月经期略增大,易被误诊为宫颈腺囊肿。深部病灶可能系直肠子宫陷凹异位灶直接蔓延而来,在宫颈剖面可见紫蓝色小点或含陈旧血液的小囊腔。
(4)输卵管:一般直接累及粘膜者少,偶可在其管壁浆膜层见到紫褐色斑点或小结节。输卵管常与其周围病变组织粘连,甚至因扭曲而影响其蠕动,但管腔多通畅。
(5)腹膜:早期病变通过腹腔镜检查,除在盆腔内见到典型的色素沉着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外,还可在一些早期病例发现无色素的早期子宫内膜异位腹膜病灶,其中有白色混浊腹膜灶、火焰状红色灶、腺样息肉灶和卵巢下粘连等。这些无色素灶发展为典型的色素灶约需时6~2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