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无排卵的治疗:克罗米芬
进行诱发排卵治疗,首先要找出导致不排卵的原因是出自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哪一环或器官,然后才有的放矢的对症下药。因卵巢本身发育不全所致者治疗效果较差。如因精神或环境因素造成的,除施行一般强身疗法外,还需协助患者分析致病原因,进行心理指导,排除其不利因素。凡因下丘脑,垂体或卵巢功能轻度失调所致者,选用一定药物,可望诱发排卵取得疗效。促进排卵药物与其所作用的靶器官为:①促性腺激素: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卵巢。②雌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卵巢——子宫。③克罗米芬作用于下丘脑。④溴隐亭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前叶。⑤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前叶。
克罗米芬、氯米芬及舒经芬,为人工合成的非甾体制剂,化学结构与己烯雌酚相似,是一种具有较强的抗雌激素效应和较弱的雌激素作用的药物。其药理作用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是低剂量药物作用于下丘脑部位,与雌激素竞争受体,解除雌激素的反馈作用,刺激内源性GnRH释放,促进脑垂体分泌FSH及LH,诱发排卵,也可能作用于卵巢,增加卵泡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克罗米芬无直接促排卵作用,也无黄素化、雄性化和抗雄性化作用。克罗米芬的用法是在月经周期或撤药性出血第5日开始,每日50mg,连服5日。如基础体温在服末次药后 6~10日内上升0.3℃~0.5℃,以后并继续保持在此高度12日以上者,表明有排卵及黄体形成现象。黄体期高温相一般维持在12~16日之间,如体温下降及月经来潮,表示该周期内有排卵而未受孕。则下一周期第5日起可以用同一剂量给药,连续观察3~5周期。除基础体温曲线指标外,在服克罗米芬14日后取血测孕酮值,若此值>10ng/ml可认为已有排卵和黄体分泌功能。但是,若用50mg剂量未能诱发排卵时,则下一周期应递增至100mg,以次类推,每次增加50mg,较高剂量可达每日200~250mg,连服5日。用药后高温相超越16日,提示有可能妊娠,应留尿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用早孕酶免疫测定法(EIPT)确定是否受孕。克罗米芬的适应症有: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功能性闭经,无排卵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及黄体功能不全等所致的不孕症。人绝经后促性腺激素(HMG)和绒毛促性腺激素(HCG)联合应用可诱发排卵。由于HMG可引起严重副作用且药价昂贵,因此应用HMG—HCG联合激发排卵应严格掌握下列适应症:①原发或继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所致的闭经。②血清促性腺激素正常而经其他诱发排卵剂无效(如克罗米芬、溴隐亭)。③对治疗反应不良的所谓惰性卵巢。④黄体期缺陷(LPD)。⑤子宫颈因素。⑥试管婴儿诱发排卵方法之一。⑦促性腺激素刺激试验。促性腺激素的主要适应症为无排卵不孕症、黄体功能不全等。当患者测得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过高时,提示卵巢为重度发育不全,多不宜采用此法来诱发排卵。用法:目前多主张变动剂量注射法:在撤药性出血后,于周期第7日开始,每日肌肉注射HMG 1~2安瓿(每安瓿含FSH和LH各75u)。注药期间定期监测卵泡成熟程度;可从周期12日起每日检查子宫颈粘液变化,24小时尿测雌激素总量或血清雌二醇值,B超检测卵泡成熟程度。由于个体差异甚大,卵巢对HMG敏感性差者需增加每日用量1~2安瓿或更大剂量,直至观察到卵泡接近成熟:子宫颈粘液拉丝>8cm,呈现羊齿叶状结晶,血清雌二醇在600~800pg/ ml,B超检测卵泡直径≥18mm时,宜停注HMG,而于末次注射HMG后24~36小时一次肌肉注射H CG5000~10000u,以促使排卵。嘱患者在注射HCG的当晚及第2、第3晚过性生活。如果尿雌激素总量>150ng/24小时或血清雌二醇>1500pg/ml,应放弃注射HCG,以免引起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必须指出,用HMG诱发排卵的剂量与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界限很接近,故用药时需严密监测,并需多作妇科检查以了解卵巢是否增大及压痛。HCG注射10000u后,一般可在4~5日后再注2000~3000u以维持黄体的寿命。若经过HMG—HCG 联合用药本周期内未能受孕,可如法连续进行多个周期治疗,而性生活安排可在注射大剂量HCG后每月作小小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