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不孕不育医院 > 优生优育 > 怀孕后期 >

解析准妈妈的分娩困难

  身材对孕期会有影响。不过,这种影响不是起决定作用的,一个个子矮小但骨盆大的女人通常更容易分娩,而相反,个子高而骨盆相对窄的女人分娩就会比较困难,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第一:胎儿

  举凡胎儿的姿势、产式、体态、位置、头围、胸围,胎儿的数目及胎儿的健康状况等,都可能影响产程的进展及生产的方式。

  第二:子宫的收缩力

  目前我们仍不了解发动分娩的真正机转。正常状态下,妊娠四十周左右可能是子宫伸张到某一程度、子宫颈周围的神经丛受刺激、胎盘产生特殊激素、血中动情素、机黄体素下降、生理或心理等因素影响分娩的发动。

  第三:骨盆

  骨盆由两侧前方的无名骨(肠骨、坐骨及耻骨围绕而成)、荐骨及尾骨相连接成一个通道,也就是“产道”。评估骨盆之产容量时,较重要的量度有:

  1)入口的产科直径。

  2)坐骨棘之间的距离。

  3)耻骨下角与二结节间之距离。

  4)三平面(入口、中间及出口)之后矢径。

  5)荐椎之屈度和长度。

  这些客观评估的尺度,必须藉助放射线骨盆摄影才能测知。但是放射线的照射,可能会增加将来幼儿得血癌的机率,所以并不广泛被使用。一般而言,只在产程进展迟滞时,才考虑采用这项检查。或者依据临床的判断及超音波检查,来决定是否有胎头骨盆不对称的问题,必须采用剖腹产术。由于女性的骨盆及每一骨盆之平面的变化极大,要将骨盆做硬性的分类实不可能。

  为了实际上的需要,依照骨盆入口的形态,我们可将骨盆分为:

  1)女式即圆形或横卵圆形。

  2)男式即心脏型或楔型。

  3)类人猿式即长前后卵形。

  4)扁平式即横卵圆形,但前后径很短。

  这四类的骨盆对分娩的影响,以“女式”及“类人猿式”较有利于生产。“男式”及“扁平式”都不利于阴道式生产。当然,骨盆的形态无法由肉眼透视,屁股大比较会生小孩的说法,也只是臆测。

  哪些因素令妈妈分娩困难

  婴儿的体重、胎位和胎儿出生的方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个子矮的女人生的孩子也小,所以她们好像并不比别的女人更难度过孕期。在必要的情况下,骨盆测量能够地确定孕妇骨盆的大小,由此来决定她能否自然分娩。所以,无论你的身高是156厘米,还是200厘米,医生和助产士都会用同样的方法来接待你。

  然而,如果你的体重不再正常值范围内,医生和助产士可能会有些担忧。体重,需要监测谈到孕期体重过高的危害,医学博士哈特姆强调说:“在孕期,体重过高会引发高血压、下肢水肿和妊娠期糖尿病。在分娩的过程中,因为脂肪的堆积使骨盆变窄,婴儿娩出的过程缓慢。太胖的孕妇用力困难,甚至双腿不能充分地张开。使用分娩和实施剖宫产都比较困难,过胖的产妇术后合并症的危险更大。对婴儿来说,如果妈妈换上了糖尿病,婴儿不正常的风险也较高。此外,不要忘记,过于肥胖的产妇引起的妊娠纹是无法恢复的。”

  由此可以看出,在医生们看来在孕期注意控制体重绝不仅仅是保持线条那么简单。所以,如果你身体有点胖或者体重很容易增加,那么,你需要在孕期提高警惕。不过这个问题本身也比较复杂。因为在孕期,一定范围的体重增加对胎儿的健康发育很重要。这个时候,需要摆在首位的是通过足够的体重增加来确保母子健康。而且孕期必需增加的体重的范围取决于母亲怀孕前的体重。再加上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特定的饮食历史,有的人的饮食经历会比别人复杂。所以,我们还不能一概而论。否则这种缺乏灵活性的做法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孕妇过于控制自己的食欲,而这个时期恰恰应该是食欲旺盛的时期。

  孕妈妈体重管理计划

  从小生命来临的第一天起,你的体内便产生了生理变化,而身型肥胖和体重啬就是较明显的。

  第一阶段:0至3个月

  你的体型并没有太大的转变,只是胸部开始肿胀。初期会出现尿频、目眩及呕吐,但适情况会慢慢消失。在这段时间有些人可能会出现便秘、心、肺、肾都感到压力。体重约增加2磅左右。

  第二阶段:4至6个月

  胸部逐渐增大,腰身变粗及腹部微微隆起,腹部中央向下出现一条黑线。妊娠纹及初乳也在这时期开始出现。胃口开始好转,体重每两星期增加1磅左右。但不需要特别多吃食物,否则容易令体重急剧增加。

  第三阶段:7个月至生产

  你的胸部及腹部急速增大,并出现水肿情况,使体重增加得较快,直至生产前大约增加25至30磅。这段期间有些人会出现胃灼热,消化不良及腿部抽筋情况,但这些都属于正常情况,因此不需要太担心。


上一篇: 临产时的三大主要信号      下一篇: 早产不是喜事准妈要警惕   编辑:zhai


专家推荐
李克敏 

  李克敏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生导师   从医经历   主任医师 

张淑瑛 

  张淑瑛   主任医师 教授   从医经历   主任医师 教授 北京 

李克敏 

  李克敏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生导师   从医经历   主任医师 

张淑瑛 

  张淑瑛   主任医师 教授   从医经历   主任医师 教授 北京